秋季是水產養殖動物生長、育肥的關鍵季節,但由于氣候多變,光照相對減少,而池塘載魚量有所增加,故易造成缺氧浮頭,同時也會因氨氮、亞硝酸鹽濃度升高而導致水質惡化,所以養殖管理不能松懈。此外,秋季是水產養殖病害的高發季節,若管理不當,易造成較大程度的經濟損失。
為此,提醒廣大養殖戶要抓好以下工作:
1、科學飼料投喂。秋季是水產養殖動物生長的大好季節,要適當增加投飼量,延長吃食時間。投餌量根據當天的天氣、水質、攝食情況靈活掌握。適時增加精飼料的投喂量,以滿足養殖對象的需求,增強魚蝦蟹的免疫力,不喂單一、過期、霉變的飼料。越冬魚種池要盡量晚停食,增強魚體抗病、越冬能力。
2、加強水質管理。要定期測定水質狀況,如溶氧、pH值、氨氮、亞硝酸鹽等理化指標。確保溶氧保持在4毫克/升以上,pH值7.5~8.5,氨氮不超過0.4毫克/升,亞硝酸鹽不超過0.1毫克/升。注入新水,抬高水位,增加水體容量。常規魚類池塘水位應保持在2~3米,蝦蟹塘保持在1~1.5米。
3、重視病害防治?!鞍茁额^,魚死不斷頭”。從池塘養魚的歷史經驗和實踐來看,立秋之后魚病將進入又一個流行高峰季節。因此,掌握秋季魚類發病規律,采取“無病先防,有病早治”的積極措施,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。建議采取“外消”與“內服”相結合的方法,預防病害發生。普施1~2次殺蟲藥和1次殺菌藥,同時在飼料里添加提高免疫力的藥,如免疫多糖、維生素C、大蒜素等。
4、堅持早晚巡塘。秋季要堅持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,查看魚蝦蟹活動和吃食情況,查測水色、透明度,及時撈出腐草。對河蟹、甲魚等易逃養殖品種,注意查看防逃設置和池埂有無漏洞,檢查進出水口防逃設施,夜晚加強防盜巡視。